首页

叶子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02:36:39 作者:上海立法统一规划体系建设 提升规划的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 浏览量:81824

  中新网上海5月28日电 (记者 陈静)28日闭幕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。

  《条例》共六章四十条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常江介绍,当前正值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关键时期,有必要制定《条例》,加强和完善发展规划编制、实施工作,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,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《条例》理顺规划关系,推动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、规范有序,形成规划协同合力。

  此外,《条例》将助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推动与长三角有关省市建立规划协同机制,强化重大问题联合研究、重大项目协同推进、重大政策共同实施。

  据介绍,《条例》突出规划衔接协调,强化衔接审查程序,确保不同层级、不同类型规划之间衔接协调,明确专项规划、区域规划的编制立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,以有效优化规划资源配置,更好保障重点领域、重点区域发展。

  《条例》还围绕构建全流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,提出了保障性要求,比如:加强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,促进财政、土地、就业、金融、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;健全监测评估机制,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、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,强化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的有效应用;明确依法制定的规划,未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,确需调整的,应当严格履行相关程序。

 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曹吉珍表示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《条例》列为本届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正式项目,今年又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。

  《条例》的制定,从制度层面推进上海统一规划体系建设,为规范发展规划制定,保障发展规划实施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。曹吉珍说,将发展规划的编制、实施、监督等环节纳入法治轨道,让“十五五”规划以及今后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有法可依,提升规划的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,不仅有助于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,还能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
  据悉,以立法形式规范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,可以更好地引导要素资源配置,规范经营主体行为,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《条例》对人大在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方面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,增强了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。《条例》在制度层面加强了人大对规划审查批准和实施情况监督,如对发展规划草案和调整方案明确了初步审查的规定;加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监督等。

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指出,这是一部全新的创制性立法,对于推进上海统一规划体系建设,规范发展规划编制,保障发展规划实施,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,具有重要意义。《条例》内容务实、“解渴管用”。

  全体系、立体化构建上海的统一规划体系,全周期、全链条明确规划管理要求,全方位、多视角汇聚各方智慧是张忠伟对《条例》特点的总结。

  据悉,上海市发改委将结合《条例》贯彻实施提高规划编制质量,加强规划衔接,强化规划实施,同时做好规划监测评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习近平对海南广东等地台风灾害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抓紧组织力量救灾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强作出批示

12月2日08时至3日08时,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西北部和东部、新疆北部和南疆西部山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,局地有大雪(5~7毫米)。陕西南部、河南大部、湖北西部、四川盆地东部、重庆、贵州、广西西部、海南岛、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。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~6级风。

甘肃夏河山火明火已扑灭 现场已无烟点

另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,内塔尼亚胡还表示,阿萨德政权的现状是以色列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的直接结果。内塔尼亚胡指出:“我们正在改变中东的面貌……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不同的叙利亚,并向那些希望和平生活的人伸出援手”。

“智汇三江源”青海引多领域人才助力新青海建设

第二,针对未成年人、老年人,组织“水军”“打手”,要依法从严处罚。例如杨某侮辱案,杨某将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散布到网上,致未成年人自杀身亡,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。

女子给网店“刷单”却拿不回钱?法院:法律不保护虚假交易

8月22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,自2024年8月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,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,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,8月22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8月8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,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。根据《石油价格管理办法》第七条规定,本次汽、柴油价格不作调整,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。

丝路音乐节因天气原因取消今日演出,陈楚生工作室发文致歉

值得注意的是,为防止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加群众就读负担,综合考虑非营利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承受能力,设置了“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上涨幅度”和“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上涨幅度”两个涨幅限制,防止过高收费。征求意见稿明确,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费标准每次调整幅度不得高于调整间隔期内(调整间隔期超过3年的,以近3年计)该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上涨幅度,且不得高于调整间隔期内本市、县区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上涨幅度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